RK | 廠商 | 數據庫 |
---|---|---|
1 | 阿里云 | PolarDB、RDS、Lindorm、AnalyticDB |
2 | 天翼云 | GaussDB |
3 | 騰訊云 | TencentDB for MySQL、TDSQL-C |
4 | 達夢數據庫 | 達夢啟云 |
5 | 百度智能云 | RDS for MySQL、DDC OceanBase |
6 | 京東云 | StarDB、MongoDB、ClickHouse |
7 | 天云數據 | Hubble |
8 | 移動云 | SQL Server、Redis |
9 | 華為云 | RDS for PostgreSQL |
10 | 中電科金倉 | KingbaseES |
11 | PingCAP | TiDB |
12 | 亞信科技 | AISWare AntDB |
13 | 青云科技 | MySQL Plus、RadonDB |
14 | 翰云數據庫 | CloudWave云原生數倉 |
15 | 格睿云 | GreptimeDB、Greptime Cloud |
16 | 浪潮云 | RDS for PostgreSQL |
17 | 金山云 | KingDB、DragonBase |
18 | 飛輪科技 | SelectDB |
19 | 螞蟻集團 | OceanBase |
20 | SphereEx | ShardingSphere |
21 | 跬智信息 | Kyligence Cloud |
22 | 偶數科技 | OushuDB |
23 | 火山引擎 | veDB、ESCloud |
24 | 易鯨捷 | QianBase xTP |
25 | 易景數通 | Halo |
26 | 思特奇 | PhotonBase |
27 | 矩陣起源 | MatrixOne |
28 | 成章數據 | EloqKV、EloqSQL、EloqDoc |
29 | 濤思數據 | TDengine Cloud |
30 | 諾司時空 | CnosDB Cloud |
31 | 拓數派 | πClouDB |
32 | 南大通用 | GBase 8a |
33 | 奧星貝斯 | OB Cloud |
34 | 金篆信科 | GoldenDB |
35 | 熱璞數據庫 | HotDB Cloud |
2025.06 DBC/CIW/CIS |
國產替代深化
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,始于20世紀80年代,1989年Oracle進入中國,1991年Sybase進入中國,1992年IBM進入中國,DB2、Informix拿下金融行業市場,1997年,Oracle拿下電信市場,國外廠商壟斷我國數據庫市場幾十年。進入二十一世紀,我國863 計劃設立了“數據庫重大專項”,有了國家政策的扶持,國產數據庫開始發展,由于Oracle 和 IBM 等國外廠商的先發優勢太大,國產數據庫發展緩慢。
直到云計算時代和開源社區的興起,國產數據庫開始了彎道超車。
據相關資料,2015年我國數據庫軟件市場規模為85.37億元,2017年我國數據庫軟件市場規模增長至120.00億元,其中國產數據庫產品市場規模為17.15億元,國外產品市場規模為103.07億元,國產數據庫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占比從2009年的4.0%增長至2017年的14.26%。
2019年5月Oracle宣布中國區裁員500多人,“去O”浪潮下,甲骨文壟斷地位受到沖擊,標志著國產數據庫替換“國進外退”局面的初步形成。2020年開始,我國國產數據庫開始呈現出“百花齊放”的態勢。
同時,在信創政策催化下,分布式數據庫、云部署等技術不斷成熟,國產數據庫發展窗口被打開,新舊交替的歷史進程按下了加速鍵。
AI時代新命題
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,數據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。國產云數據庫作為承載這一戰略資源的基礎設施,正經歷從技術追趕到自主創新、從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的關鍵躍遷。
隨著AI大模型應用的爆發,向量數據庫成為AI基礎設施的核心組件。AI不僅改變了應用層,也重塑了數據庫的內核,通過機器學習預測負載波動,自動優化索引與存儲策略,支持GPU加速的“庫內模型訓練”,實現實時數據驅動模型迭代,避免跨系統數據遷移。
云原生與信創的融合讓全棧信創適配從“可用”走向“高效”,全國產化硬件環境下,領先國產數據庫性能已經比肩國際產品,云原生架構則通過“存算分離”“彈性擴縮容”來提升資源利用率,成為降本增效的關鍵路徑。
未來,AI原生數據庫將推動企業從“事后分析”轉向“實時決策”,信創適配也將從芯片級兼容走向性能超越。
結語
國產云數據庫的進化史,本質是一部從“存儲工具”向“決策引擎”的蛻變史。當AI大模型掀起新一輪生產力革命,數據庫不再僅是數據的容器,國產云數據庫的崛起也不再是技術自主的宣言,是激活數據價值的智能中樞,更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座。
(文/陳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