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K | 企業 | 備注 |
---|---|---|
1 | 華為 | 盤古CV |
2 | 百度 | 文心UFO 2.0、智能云一見5.0 |
3 | 商湯科技 | 日日新SenseNova V6 |
4 | 阿里巴巴 | Qwen2.5-VL系列 |
5 | 騰訊 | 混元T1-Vision |
6 | 字節跳動 | 豆包 |
7 | DeepSeek | DeepSeek-Vision |
8 | 云從科技 | 從容大模型 |
9 | 曠視科技 | vary |
10 | 海康威視 | 觀瀾大模型 |
11 | 智譜AI | GLM-4V-Flash |
12 | 依圖科技 | 天問大模型 |
13 | 月之暗面 | Kimi k1 |
14 | MiniMax | MiniMax-VL-01 |
15 | 零一萬物 | Yi-Vision |
16 | 瑞為技術 | 蜻豚視覺大模型 |
17 | 中國移動 | 九天智繪視覺大模型 |
18 | 格靈深瞳 | Unicom |
19 | 熵基科技 | BioCV視覺大模型 |
20 | 螢石網絡 | 螢石藍海大模型 |
21 | 虹軟科技 | ArcMuse 2025 V1.1 |
22 | 當虹科技 | BlackEye |
23 | 階躍星辰 | Step-1o Vision |
24 | 大華股份 | 星漢大模型 |
25 | 面壁智能 | MiniCPM-V |
2025.06 DBC/CIW/CIS |
視覺革命的“黃金眼”
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,視覺大模型宛如科技星河里的“黃金眼”,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強大的處理能力,開啟了視覺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。2025年,這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推進,從智能安防到自動駕駛,從醫療影像到工業質檢,視覺大模型正成為科技巨頭、初創企業乃至國家戰略布局的焦點。
政策護航,為視覺大模型產業筑牢根基
近年來,中國政府將人工智能視為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,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,為視覺大模型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。在戰略規劃層面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領域,明確提出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,為產業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。
在產業扶持政策上,《關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》為符合條件的計算機視覺企業提供了稅收優惠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實實在在的支持,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,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。同時,政府還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建設,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基礎設施。
人才培養和引進也是政策關注的重點。《關于實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戰略的意見》強調要加強人工智能學科建設,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。《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意見》則提出要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,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和素養,為產業發展儲備了源源不斷的人才。這些政策的實施,為視覺大模型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,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從通用范式跨越,至垂直賽道領航
2025年的中國視覺大模型市場已形成清晰的梯隊格局,頭部企業聚焦通用能力,而中小廠商則在細分領域尋求突破。
華為盤古CV憑借30億參數的純視覺架構,成為工業質檢領域的領跑者。其在比亞迪工廠的電路板缺陷檢測準確率超過99%,展現了國產化硬件的強大性能。商湯日日新SenseNova V6則以6000億參數的MoE架構,實現多模態能力的領先。其10分鐘長視頻解析技術已應用于金融風控、醫療影像和自動駕駛場景。阿里Qwen2.5-VL憑借開源生態與電商場景的深度結合,成為AIGC領域的標桿,雙11期間,該模型生成3000萬條商品描述,人工審核通過率高達99.2%,彰顯其在商業落地上的成熟度。
眾多新興企業也在視覺大模型領域嶄露頭角,通過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,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多模態融合,應用創新加速度
技術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,多模態與生成式AI的深度耦合成為主流趨勢。多模態大模型不再局限于單一模態的處理,而是支持圖像、文本、語音的聯合推理,并逐步向視頻、3D點云擴展。在工業質檢中,多模態大模型可同時處理圖像、溫度、振動數據,實現設備故障的根因分析,大大提高了質檢的準確性和效率。生成式AI在視覺領域的應用也從內容創作拓展到工業設計、醫學影像合成等領域。例如,汽車制造商利用生成式AI設計車身外觀,縮短了研發周期50%;醫學機構通過生成對抗網絡(GAN)合成病理切片,解決了罕見病數據稀缺的問題,為醫學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硬件創新也為視覺大模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。類腦芯片和光子計算等新興技術逐漸嶄露頭角。類腦芯片通過模擬人腦神經元與突觸,實現了低功耗、高并發的視覺處理,2025年在邊緣設備中的滲透率已達15%,主要用于無人機、機器人等場景,提升了設備的智能化水平。光子計算利用光的并行性與低延遲特性,將視覺模型的推理速度提升100倍,能耗降低90%,目前已在安防監控、自動駕駛等領域試點應用,有望為視覺大模型的發展帶來新的突破。
結語 在應用層面,視覺大模型將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在工業領域,視覺大模型將貫穿制造全流程,從檢測向智能裝配、柔性生產延伸,推動工業4.0的深入發展。通過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,視覺大模型可以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并進行調整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在醫療領域,視覺大模型將助力精準醫療的發展,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準確的支持。通過對醫學影像的深度分析,視覺大模型可以發現早期病變,為患者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。在智慧城市領域,視覺大模型將與物聯網、5G等技術深度融合,實現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。通過實時監測城市交通、環境、能源等方面的情況,視覺大模型可以優化城市資源配置,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和生活的幸福指數。
視覺大模型不僅是算法的比拼,更是生態的競爭。誰能在技術、數據、場景三者間找到最佳平衡點,誰將定義下一個AI時代。
(文/墨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