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我國智能算力規模持續擴大,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。
國家層面已通過《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》,推動算力資源全國一體化布局,地方政府則通過“東數西算”工程優化區域算力資源配置。此外,國產化進程加快,華為昇騰、中芯國際等企業在AI芯片領域取得突破,RISC-V架構在靈活性和適配性上的優勢逐漸顯現,逐步打破x86和ARM的壟斷格局。
生態建設方面,公共算力平臺與跨區域調度體系初步形成,如阿里飛天智算平臺、中國電信“息壤”服務體系等,推動算力資源的高效整合。
技術與服務的雙重驅動
未來,AI芯片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。GPU仍主導通用計算市場,但FPGA和ASIC在特定場景的能效優勢凸顯,存算一體芯片進入試商用階段,國產芯片生態也將加速構建。此外,算法的優化與算力調度技術的進步,將顯著提升算力利用率。
傳統算力租賃模式因技術門檻高、靈活性差正在逐漸被淘汰,因此,云服務商轉向提供“AI+云+數據”的一體化平臺服務。同時,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加速試點,區域級調度網絡初步形成,推動算力資源跨域流動與按需分配。
第一線DYXnet聚焦于以智、算、網融合為路徑,構建智算服務,提供智算互聯架構支撐與AI MaaS賦能,承載企業開展AI大模型訓推,加速打造AI智能體。針對企業布局私有化大模型進程中,面臨的算力資源、網絡架構和數據安全防護等諸多難題。第一線將全球云網架構升級為智算互聯架構,融合SDN、網絡切片、SASE安全等技術,整合云邊端多層次AI算力,以滿足新型智算業務需求。在網絡能力提升上,通過實現網絡服務與企業數智化新場景的適配整合,在企業互聯、AIDC互聯、云連接等場景均實現能力升級,打造貫穿企業私域空間、不同域、不同主體的AI Cross-Connection能力。算力層面,第一線構建云、邊、端分層算力服務體系,云側整合AIDC與公有云資源,邊緣側將虛擬化邊緣云升級為GPU算力云,端側提供訓推一體機服務,滿足企業不同場景構建私有大模型應用需求。在智算互聯架構基礎上,第一線打造了覆蓋“算力供給-安全賦能-大模型訓推- Agent打造”的AI MaaS服務體系。該體系聚合全球領先AI廠商的旗艦大模型,通過統一API接口供企業調用,并為企業提供開發工具及定制開發方案。在未來,第一線還將持續強化底層支撐,深化算力協同與算網融合,完善服務鏈,加速大模型與企業場景耦合集成,推動智能體開發布局,助力企業在數智化浪潮中加速AI能力迭代,實現千行百業智能體的規?;涞嘏c價值釋放。
與垂直行業的深化
隨著大模型進入應用落地階段,推理算力需求激增。金融、制造、能源等垂直領域將成為重點,AI技術從通用場景轉向行業知識密集型場景。例如,金融行業通過智能風控與投顧模型優化決策流程,制造業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提升生產仿真精度。
智算服務通過提供高效的計算能力與智能化工具,推動制造業、農業等傳統領域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與決策智能化。例如,工業數字孿生技術依托高保真仿真算力,可實時優化生產線設計;農業借助AI模型預測氣候與病蟲害風險,提升資源利用效率。
在推動科研與創新變革方面,科研機構能夠借助智算服務突破傳統計算瓶頸,在生物醫藥、材料科學等領域加速突破。同時,在促進社會公共服務智能化方面,政府利用智算平臺優化城市治理,如交通流量預測、應急響應調度等。醫療領域也能夠通過AI輔助診斷與藥物研發,提升服務普惠性。
盡管算力需求旺盛,但市場仍存在顯著的資源錯配問題。部分智算中心因建設過快、生態成熟度不足導致利用率低下,形成“高質量算力供不應求,偏遠地區算力過?!钡慕Y構性閑置現象。與此同時,算力租賃價格也在持續下降,價格下行趨勢加速了AI技術的普及,但也對算力運營商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戰。
結語
隨著技術迭代與應用深化,智算服務將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,驅動社會全面邁向智能化時代。
(文/元素)
e-Mail:lab@enet16.com